協同創新政策實施兩年來,我市重點建設了一批市級協同創新中心
來源:中山日報 2017-12-05 第 8359 期 A11版
|
作者:譚華健
|
發布時間: 2719天前
|
2797 次瀏覽
|
分享到:
利用平臺的線上功能,技術轉移、成果轉化將不再成為“老大難”;線上線下雙渠道,加速整合高校技術研發和設計師的創意設計資源;只需取幾毫克木屑,便可對紅木種屬進行分析檢測……
這是我市技術轉移與知識產權交易、燈飾設計與產業應用、紅木家具產業三大協同創新中心為企業和行業帶來的 “創新紅利”。
2016年5月,我市在全省率先設立市級協同創新專項資金,并出臺了《中山市協同創新中心認定管理暫行辦法》、《中山市協同創新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旨在推進協同創新體系建設,提升公共創新平臺服務能力及水平,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進一步形成全社會共推科技創新的強大合力。
我市通過公共創新服務體系建設,促進科技創新要素協同互動。
新思路
瞄好問題靶點,實現精準對接
我市開展的協同創新是指:“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服務平臺或者行業協會等創新主體或者創新組織,圍繞我市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重點領域、關鍵技術或者共性需求,整合優勢資源,協作開展產業技術研發、科技成果產業化和公共服務等創新活動的行為”。
協同創新是實現創新發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組織模式。我市正通過加強公共創新服務體系建設,深化產學研合作,促進創新要素協同互動。
據了解,2016年出臺的《中山市協同創新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設置三個支持方向,一是市級協同創新中心建設等載體建設;二是項目補助采取后補助形式,擇優支持一批協同創新項目成果;三是課題研究,支持開展與協同創新相關的專題研究,提前把脈行業情況。
市級協同創新中心建設是政策實施的重點。類別上可分三類:一是面向新興產業培育的研發型協同創新中心,支持引進國內外高校院所創新資源,開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研發與成果產業化;二是面向主導、優勢產業創新發展的服務型協同創新中心,支持公共創新服務資源圍繞關聯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協同整合內外部優質創新資源,為廣大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的共性或關鍵技術需求提供有特色、有質量的公共創新服務,提升我市公共創新服務平臺的整體服務效能;三是以我市行業骨干為建設主體的企業協同創新中心,支持具備良好產學研合作基礎的行業龍頭企業與高水平大學院所開展深度產學研合作,重點解決企業創新發展的核心關鍵技術問題,探索建立校企長效合作機制,切實提升企業的產業核心競爭力,發揮優勢企業的創新示范與帶動作用。
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協同是手段不是目的,通過資源協作與互通,以問題為導向,瞄準問題靶點,在建設層次上新定位,整合資源共同破解單一資源難以解決或解決得不好的問題。
新模式
整合優勢資源,打造“聯合艦隊”
協同創新政策實施兩年來,我市重點建設了中山市技術轉移和知識產權交易、中山市快速制造(3D 打印)、中山市智能制造、中山市紅木家具產業、中山市燈飾設計與產業應用等一批協同創新中心。涉及精準醫療、技術交易、環境治理、燈具檢測、食品安全、紡織服裝等行業領域。
201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中山市燈飾設計與產業應用協同創新中心(古鎮)、中山市紅木家具產業協同創新中心 (大涌)已為行業提供了共性技術支撐。
中山市燈飾設計與產業應用協同創新中心(古鎮),由中山市古鎮意造三維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古鎮生產力促進中心、武漢大學文化創意研究中心、中山市武漢大學技術轉移中心協同共建,是第一批重點建設的市級協同創新中心。該中心重點針對燈飾行業面臨的原創設計資源薄弱、設計成本高、數字化技術薄弱、生產工藝落后等產業創新發展瓶頸問題,導入設計師資源、數字化建模技術、3D 打印技術,促進新技術、新方法、高端人才等創新要素向我市燈飾行業集聚,提高燈飾產品附加值。
中山市紅木家具產業協同創新中心(大涌),由中山市中廣測協同創新中心聯合中國廣州分析測試中心(廣東省測試分析研究所)、華南農業大學、和中山市大涌鎮生產力促進中心共建。該協同創新中心在總結國內外紅木種屬鑒別已有技術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研制了“GC-MS指紋圖譜”檢測技術,結合已有標準,對紅木種屬進行分析檢測。彌補了國標中化學方法鑒定紅木家具材質的空白。該技術較傳統國標法鑒定紅木材種時間縮短5倍,成本降低約3倍,且不會破壞紅木家具外觀,協同創新中心已經應用該技術為企業提供了約1000件紅木家具檢測服務。
今年,市協同創新專項重點支持引進了國內知名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科易網”,由市生產力促進中心聯合廈門科易網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建“中山市技術轉移和知識產權交易協同創新中心”,為我市企業創新需求提供技術對接、定價、交易、區域性市場服務等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全流程服務。
該中心依托科易網在全國的1000多個院所、2萬家機構、25萬條成果信息和14萬專家資源,通過技術專利與科技服務交易的信息服務、對接服務、中介服務和交易服務等技術轉移全流程服務,有效促成技術需求與供給的精準匹配,加速實現科技成果產業化。據介紹,該中心目前正在裝修中,預計明年正式對外開放。
新動能
開展科研攻關,搶占市場先機
協同創新中心重在創新要素的有機融合,正為我市創新發展提供新動力。
以服務型協同創新中心為例,重點面向我市專業鎮特色產業,結合協同創新中心建設主體的資源優勢建設了三類協同創新中心。第一類是面向大涌紅木、古鎮燈飾、小欖五金、南頭家電、沙溪紡織服裝等專業鎮特色產業,協同中國廣州分析測試中心、華南農業大學、武漢大學文化創意研究中心、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等高校院所資源組建協同創新中心,支持專業鎮公共創新平臺以產業創新需求為導向,協同外部創新資源,創新公共服務模式,實現公共創新服務功能與能力的優化升級;
第二類是以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中山職業技術學院和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等本地院校為建設主體,依托院校優勢學科,協同企業、專業化服務機構、高校院所資源組建了 “智能技術與新興產業協同創新中心”、“智能制造協同創新中心”、“淡水產品技術服務協同創新中心”等;
第三類是聚焦成果轉化、環境保護、食品安全等創新發展熱點問題,協同引進省內外專業化服務機構,創新合作模式,組建“技術轉移和知識產權交易”、“環保管家綜合服務”、“保健食品研發服務”等專業化服務協同創新中心。
政策實施兩年來,通過協同創新中心建設,支持和帶動省內外近20所高校、10余家科研機構和數家專業化科技服務機構參與我市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
協同創新專項通過后補助形式,鼓勵企業瞄準產業關鍵技術問題,協同外部資源聯合開展科研技術攻關,依靠技術創新搶占市場先機。例如,中山大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與東風商用汽車有限公司聯合開發了一種用于汽車塑料件的新型高效穩定的碳納米管導電涂料,產品已實現量產,成功解決了汽車制造行業中傳統涂料對PP底材難附著,導電涂料導電效果不佳、導電性能不穩定、顏色偏深等關鍵難點問題;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北京康普錫威科技有限公司、中山瀚華錫業有限公司完成的 “新型節能環保型低溫無鉛焊料在LED 產品的研究及產業化應用”項目,突破限制高性能高亮度LED 照片產品制備中的器件過熱失效、新型材料、封裝工藝中的關鍵技術,成功開發出200°C 以下焊接用新型節能環保型低溫無鉛焊料及所需配套的助焊劑體系,有效解決了LED 產品無鉛低溫焊接這一行業共性技術問題。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市科技局結合十九大報告精神,將不斷優化創新平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全市創新發展提供新動能。